“磨剪子唻~戗菜刀~~~”
“冰棍儿,冰棍儿,五毛一根儿……”
“大学城,差一位差一位……”
每天,承德都会在这种嘈杂中苏醒,然后开启这一天的运转。或许你早已习惯这些“承德好声音”,听到他们你就能确定方位,比导航好用。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,你都会看到一群追逐时间的人和一群消磨时间的人隔空对立,他们我行我素,用一种安然的生活方式给这座城市施加着摩擦力。
早 安
“老板,来一套煎饼果子,两个蛋”
“老板,还有豆浆吗?来一个,钱放这了”
每天清晨,这都是承德小街小巷中最普通的一幕。无论是学生党、上班族、早市派、晨练帮,早起下楼便习惯性地照顾一下那些早餐摊的生意,除非真的是起晚了。我把视线放在了老城区的中兴路,这一带是承德的“王府井”南营子大街腹地。中兴路、东兴路直到流水沟曾被称为承德餐饮娱乐一条街,周围聚集了本土的以及外地的各种美味,日日欢愉、夜夜笙歌,泛起的油烟味烘托着整条“金街”的繁华味道。
包子、煎饺、肉饼、煎饼果子、羊汤、油条、豆腐脑……承德的早餐还是挺丰盛的,有一种说法是,承德人吃早点的品种是按居住区划分的,老城区能分出十几个早餐门派。比如南兴隆街、太平桥一带爱吃包子,北兴隆街一带爱喝羊汤,二仙居一带喜欢吃锅贴等等,而中心广场、五条胡同一带据说喜食豆浆油条,时至今日,仍能见到当初那些味道的依存。
这里的道路不算宽,甚至有些坑洼,每天高峰期都会堵到“无法自拔”。这里作为老城区的核心区,保留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貌。斑驳的老楼鳞次栉比、错落有致,在绿树的掩映下追忆着往日的辉煌。偶有卷发大妈缓缓而下,用极高的嗓门召唤着自己家的熊孩子。或许你会觉得有个包租婆会出现在下一秒的镜头中边刷牙边收房租,实际上却是一群大妈在议论某一家的八卦。
中兴路这一片据说在前朝是蒙古王公府,是一群王公大臣的聚集地。后来大清亡了,这里便成了寻常百姓家。经过多年的繁荣发展,这里渐渐成为了商业中心,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带来了自己的家乡味道,在这里交汇融合,形成了现在这条街巷的特有味道。
盛夏的早晨,人们都喜欢趁凉快出来活动。在东兴路附近,总会有几个煎饼果子和肉夹馍的小摊带给大家一天的满足感。或许对于附近上班族和学生党来说,买上这些便是一天的开始。
午 安
当你颠簸着一路向前,食物的馨香会不自觉地飘然而至,那一口熟悉的市井烟火,会随着正午的阳光,逐渐增强。中兴路和东兴路自然而然的分出了档次,商城后面的中兴路一带以小吃和快餐为主,客人多是附近商场的员工,而向东跨过一个小区的东兴路,则更多地聚集了一些中档馆子,客人也更多的是游客或者一般宴请。
正午,便是下班时间,街面上的人流渐渐增多了。白领、蓝领、“背心”、“膀爷”……社会各色人等便云集在这不长的街巷里,各自选择着自己钟爱的味道。无论你口袋里是零钱还是整钱,在这里都能填饱肚子。外卖小哥成群的聚集在这一带,或安静等待或驰骋穿梭,为这座城市图绘上有味道的色彩。
没钱的时候,总喜欢去中兴路转转,那边的小吃都很实惠。商城后门对面就有一家做了十几年的兰州拉面,每次路过都有一种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。几个西北人麻利的招呼着客人,锅盏翻飞间一碗热腾腾的拉面已经端到你的面前,上面撒着肉丁和香菜。你若吃不惯汤面,还可以给你换成炒面,不过“辣根”可是要自备的。
平泉羊汤家的烧麦也许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烧麦之一,也许是年轻人口味日渐改变,这个老味道被慢慢冷落了。不过个人感觉烧麦确实比包子要好吃些,它的味道不仅存在于那薄皮大馅,更是那传承未断的老手艺。
做烧麦的宫师傅如数家珍的给我们讲述着他的“烧麦” 传承。他做烧麦已有近30年了,寒来暑往,从未间断。从街边小摊一直到门面房,宫师傅见证了味道和城市风貌的变迁。用他的话说,起初仅仅是迫于生计,时间久了慢慢的爱上了这一份承德风味,每当看到外地游客寻味而来,满意的赞扬这份味道的时候,他的心中满满的都是自豪。
一份烧麦加一份羊汤,便是这里最经典的搭配。味道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乡愁,漂泊的过往总能让记忆渐渐泛旧,光阴的故事让味道独自守候,记忆中的味道就是那相伴一生的老友。
聚友骨头馆,一听这名字就是老友相聚的地方。这个店在这条街上屹立了二十几年了,曾几何时,承德流行过一阵“骨头风”,节假日聚会总爱啃上一盆“炖骨头”,彰显一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朋友情谊。现在这里最受欢迎的还是酸菜骨头砂锅,每天的“点击量”都很平稳,甚至有人隔天就要来吃一次。看着那缓缓升腾的热气,闻着那袅袅飘扬的肉香,留恋在味蕾中徐徐荡漾。
干烧鱼,这是一条驰名承德二十几年的鱼。老板师徒三代,传承着这份承德味道。用老板的话说,做鱼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了,只此一家,不设分店,只求喜欢这份味道的老朋友们能保留这份回忆。时间赋予了这条“干烧鱼”独特的味道,正如这条老街巷,在时光的冲刷下沉淀着人们舌尖上的回忆。
这个阳光饺子馆可是这里名副其实的老店了,从这条街建成不久便在这,而且多年来一直坚持24小时营业,在承德,通宵的饭馆可是不多见的。想必这么多年,各色人等在这个小店轮番登场,剧情也着实耐看。这家店以饺子驰名,无论你什么时候去吃,总能吃到爱吃的那一款,而价格却并不贵。
这边的成都小吃和云南过桥米线也是很受欢迎的。我比较喜欢粗条的米线,配以肉汤和青菜,在沸水浓汤中幻化出回荡四壁的清香。周围的店铺人气都不错,每天都会有慕名而来的食客汇聚在这里。用他们的话说,从上学吃到上班,这也算是一种“故土难离”的情怀了。
晚 安
生活的趣味往往在于你追求的价值,无论你在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。眼前的一切或许不是你憧憬的样子,每个人的执着都是那样的完美无瑕。无论你是否喜欢此时的自己,你的现在正是别人的愿景。
华灯初上,霓虹闪烁,街道旁的保健品店也或明或暗的眨着眼睛,楼上各种旅馆的招牌横七竖八,从窗口闪耀出的粉色灯光愈发妖艳,空气里弥漫着语焉不详的微妙气氛。“这边以前有不少“卖”的,但前些年被打击了几次也就渐渐消停了”“哎,想当年红火的时候,咱们每天拉活都能赚个大几百的”,几个趴活的出租车司机闲聊着,语气中多了几分调侃的轻浮。
入夜,也是吃货们的美好时光刚刚开始。中餐、小吃、涮锅、烧烤……味道洋溢在霓虹灯下,消散在彼此的味蕾里。
普惠小吃这家的锅贴味道不错,完全符合了馅儿大皮薄煎的脆生的特征,并且这里营业到很晚,又一次已经11点多了,街上的饭店大多打烊了,在这里仍能点到菜。
东兴路南口的这家年年有串火锅仍是年轻人的最爱,每天傍晚,这里便开始排起了长队。伴随着一种麻辣浓香的味道,马路对过的人也想过来瞅几眼。喜欢吃的串串在大柜子里方便自取,然后放在沸腾的底料中煮熟,就着啤酒,释放着压力,享受着这种酣畅淋漓的快感。
东兴路北口这边有一家正宗皖北板面也是享誉一时的,多少承德板面控不顾严寒酷暑也要到这里吃上一碗,临走还要再打包一份。小店不算大,味道却很正宗,有个朋友在安徽“留过学”,回来只在他家吃到了自己青葱岁月的味道。
中兴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江湖故事夹杂着油烟味的地方,沿路的美食娱乐一条街一直见证着老城区的繁华。无论是老商场、小旅店、小卖部、小吃店,互不打扰、安之若素。霓虹的璀璨掩映着灯下的破旧,远方挺立的楼宇骄傲的俯视着这里的一切,稀疏闪亮的窗户像马赛克一样遮挡着远望的视线,夹缝中的繁星固执的闪烁着深邃的光芒。
这里仿佛是承德老城区的一个缩影
在老城区的人们都有这种留恋
在这里生活得越久,越是喜欢这种慢生活
一切都是那样的从容不迫,不慌不乱
市井的喧嚣让这里焕发着生活的趣味
光阴为我们慢慢讲述着曾经的岁月
那份旧时光的鲜美
不离不弃,经久不衰
大家都在看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