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生命在吃米线的云南人,对米线有一种近似偏执的挑剔。不管是一碗清汤,几滴酱油,一点猪油抑或是精心熬制的老卤,都能自成特色,成就出崭新的一餐。看似简单平常,却底蕴深厚。
云南的每个地方,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碗米线。它们不显山不露水地在市井间藏着,只等食客不经意地驻足,狠狠击中你对一碗好米线的所有预期。
/ 第一碗:过桥米线/
▼
云南的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历史,在任何一个背街小巷,都不难找到一家卖过桥米线的馆子。
一碗合格的过桥米线,汤的做法很讲究,一定要用老鸭子熬煮,这样的汤头才鲜。米线有粗有细,正中了云南人的性格。他们总是细心又宽厚,遇上困难,一句”多大的事啊“就化解了。
而最具特色的当属蒙自菊花过桥米线,“以花入菜”是一大特色,传统的过桥米线加入当季艳丽、可食用的菊花,捻一片入口,清香绕舌,成就了一道美丽风景。
吃过桥米线的步骤是:先烫肉片来慢慢吃,同时佐杯小酒→烫各种蔬菜,也是佐口小酒→夹起一筷子米线,在碗里涮上三圈,捞出直接入口→涮一筷子吃一筷子,完美!
/ 第二碗:小锅米线/
▼
昆明八十年代有民谣"看不见的战线,打不尽的毛线,吃不完的米线。 "可见昆明人对米线的喜爱,而米线中小锅米线最为家常。吃过你就会知道,世上鲜有一碗米线,会像它一样香!
“小锅米线”是把肥瘦均匀的碎肉放进锅边用勺捣开,再加入放盐巴、咸酱油、味精、水腌菜等,最后在加入鲜嫩的豌豆尖,浇上麻辣红油,就可以上桌了。
用高汤烹煮的鲜美,像极了云南人的醇厚。
/ 第三碗:过手米线/
▼
没了解这碗米线之前,你是否也一直奇怪为什么叫过手米线?原来是因为吃时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,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。
这种进食方式,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,不但用手抓食,而且还要用米线做皮,包入馅料,这与阿昌族所食米质油润软糯,宜于用手指捏成坨而食有关。
口味香糯滑软,不结团、不粘手,肉馅拌下去,不沉底也不浮头,均匀地散布在米线之中。咬起来有米的清香,更有肉的鲜美。
/ 第四碗:罐罐米线/
▼
罐罐米线用一个无盖小土罐子盛装的,里面装上米线、汤、薄荷、臭豆腐等放到烤架上加热,要熟之际放入调味料,吃起来浓郁可口。誉满云南的这碗米线,纵使再远,也心甘情愿为它跑上一趟。
在罐罐米线的基础上还有罐罐卷粉、罐罐洋芋、罐罐藕、罐罐海带、罐罐肥肠、罐罐臭豆腐等一系列罐罐小吃。想象一下,在你旅途饥肠辘辘之际,一碗热汤热米线是多么惬意。
/ 第五碗:豆花米线/
▼
它源于民间,后逐渐成为小吃店中的一款独具特色的品种。香辣爽滑,价廉物美,人们戏称解馋食品,吃了还想吃,情系此线中。
煮过的水豆腐脑,先把米线用热水烫过,放在土碗里,然后加入豆花,再依次放上所有调料即可。
带有淡淡甜味的冬菜粒脆脆的,豆花的素净掩盖了辣酱的鲜辣,米线的软滑沾满了清香的韭菜。鲜到眉毛都要掉下来!
/ 第六碗:鳝鱼米线/
▼
关于鳝鱼米线的由来,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:有户穷苦人家晚年得子,适逢过米线节,亲朋纷纷前来祝贺。可是他家穷得半年没吃肉,哪来米线“帽子”?
急得没法,老人就捉鳝鱼来做“帽子”待客。谁知客人们尝了后赞不绝口,连问这种米线叫什么名字,主人随口答道:“鳝鱼米线”。从此鳝鱼米线便逐渐流传开了。
在当地生活久了,最好这一口。很多人起个大早,只为一碗鳝鱼米线。味道酸甜麻辣,清香爽口。
/ 第七碗:大锅米线/
▼
前面提到了小锅米线,自然也有大锅米线。大因它做法便捷,所以很多云南人的早晨,常常是从一碗香气四溢的大锅米线开始的。
将米线烫熟,捞起来盛上骨头汤放上酱冒即完成。然而说起哪一家的大锅米线最好,辩上三天三夜也说不明白。无论是百年老店,抑或市井小馆,吃出幸福的味道,都是他们心中的云南第一!
/ 第八碗:臭豆腐米线/
▼
它作为昆明老官渡的特色小吃,是把成块的、臭味远扬的豆腐和鲜肉、韭菜、酸菜、豆等放在小铜锅中煮沸,然后加入米线即可食用。
米线如其名,味道醇厚,如果把过桥米线比做是大家闺秀的话,那小锅米线就是小家碧玉,那么臭豆腐小锅米线就是个奇女子了
臭豆腐是个特别的东西,爱它的人视若珍品,不喜欢它的人退避三舍。但当臭豆腐遇上米线,那种香醇的味道,会让人爱入骨髓。
/ 第九碗:鸡/羊肉米线/
▼
这两道米线就是米线和鸡肉或羊肉的搭配,米线的质地与两种肉类的口感和汤汁的结合,虽然看似少了几分特色,但是口感绝对不错。
在鸡肉米线的基础上还有弥勒卤鸡米线、黄焖鸡米线、红河与开远的土鸡米线等。云南昭通的羊肉品质很好,因而昭通羊肉米线也很出名。
/ 第十碗:卤鸡米线/
▼
说弥勒卤鸡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一点也不夸张。首先,它选料精良,非刚鸣的土鸡不要;其次,它加工方法独到,汤要陈年老汤,卤料多达20多种。
最重要的一点的卤料的比例,多一钱则多,少一钱则不及。它佐以的蘸水也不同凡响,青韭、白葱、玉蒜、黄姜……小小一碗竟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。
/ 第十一碗:大酥牛肉米线/
▼
大酥牛肉米线色泽红亮,香浓味美,牛肉葩而不散,香糯可口,米线软滑,配上新鲜的薄荷叶、熟韭菜、小葱花和香菜,真正的云南特色。
除了高汤的鲜美,最大的妙处在于云南特有的腌酸菜更增添了汤味的鲜美。一碗大酥牛肉米线,多少人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?
/ 第十二碗:红米线/
▼
哈尼人的红米制成的红米线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
哈尼梯田红米栽种在海拔1400米以上,它外皮呈紫红色,内心红色,微有酸味,是云南六大名米之一。
别问我哪家的红米线好吃,我告诉你随便哪家端出来的都好吃得一塌糊涂。
/ 第十三碗:撒撇/
▼
傣族有一道特色米线,叫撒撇,即为凉拌用的蘸水,常配米线吃。
撒撇因有牛苦肠水,不但具有丰富的百草营养成分,而且有清热解毒和健脾开胃的功效。初食有点微苦,再食回味悠甜。
最平凡的一碗米线味道却让人恋恋不忘。
/ 第十四碗:坨坨牛肉米线/
▼
绝对的重口味!有火锅的味道!这种大坨大坨的牛肉,害怕不好咬?结果不然……筋肉相间又化又糯。
牛腩肉加入自制的底料、干花椒、牛骨等调料长时间煮至软烂,搭配原汤、米线和鲜嫩的薄荷一起食用,辣、麻、鲜绝对过瘾。
/ 第十五碗:蘸水米线/
▼
这是一款以米线为载体的养生食品,滋补药膳汤底配纯天然优质米线,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不失补血、护肝、养胃的食补功效。“内容丰富”得让人过嘴不忘:滑肉、火腿、番茄、青菜、豆芽、海带、木耳……
浓郁的药膳老火汤里,肉香裹着当归独特的香味,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,更是对身体好处多!如果喜欢重口味,那就配着糊辣子蘸水,鲜香麻辣,滋味十足。爱TA就带TA来吃蘸水米线吧。
/ 第十六碗:广南酸汤米线/
▼
酸汤,在壮语里称为“岜夯”,是广南土著壮族独有的美食。因壮族人喜居依山傍水的河谷地区,气温较高,用细叶芹菜等作配料,加以红青菜提色并用米汤发酵而成。
味微酸、略有回甜、香气诱人。用红酸汤烹煮出的酸汤米线,汤色润眼、不油不腻,食之沁人肺腑,且具有消暑解渴、健脾开胃的功效。这样一碗酸鲜可口的美味米线岂可辜负?
/ 第十七碗:豆粉凉米线/
▼
在解放前玉溪城的豆粉凉米线就久负盛名了。
盛好一碗米线,先放入韭菜,盖上四指见方,约一厘米厚的豌豆凉粉,放入作料,最关键的是加入特制的梨醋(此物酸甜可口,类似于现下风靡的水果酵素),最后浇上一勺清亮、鲜红带有两三小点油渣的油辣椒。
碗里雪白的米线,金黄的凉粉,翠绿的韭菜,乌黑的酱油,鲜红的辣椒,五色焕然,艳丽悦目,让人始终不愿把这画面给破坏了。
/ 第十八碗:泸西老砍刀米线/
▼
老砍刀,江湖上的说法就是刀子特别快,价格高的离谱,不走寻常路。在20年前的一个小县城里,就敢卖20元一碗的米线;有钱人来了,她要卖你100元一碗!
它的配料很多,肉有三种:火腿丝、酥肉片、鲜肉丝,加上酸腌菜、韭菜苔、油辣椒等等,一个大大的汤碗被装得满满的,肚子小的人一定很难吃完。
对云南的米线颇有心得的各位看官,哪一碗米线你最中意?
来源:你好昆明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