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子:
病从口入,已经不是单单指由于吃的不干净不卫生而引起生病那么回事了,可引申为:病,就是从嘴里进去的,也即:生病,总是和吃的东西有关!食品安全案例,多如牛毛!
今天,老王给大家扒一扒红薯粉丝的那些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内幕,哦,主要是黑幕----粉丝加工中的各种非法添加物。知道和了解这个的人(消费者)应该不多,因为很深!但是知道内幕的人(生产者,从业者)也不少,但是不会说!因为当年我也想做这个产品的生意,就去各地做市调,如果不是亲见亲历,别人说出来我也是不信的。最后眼看造假太严重,好东西根本卖不上价钱,当时互联网还不像现在,好货价高利润低就商家愿意代理和销售,也就没了市场。就着手拜拜了,也亏了我一笔钱。
先引用一位老板的原话说出结论吧:“XX市(我所在的省级市)不说99%的粉丝,起码90%以上都是掺假的。”一不小心,你吃粉丝就是吞毒!尽管此话悲观,但用《掷出窗外》中吴恒的话说,这已是一个“易粪相食、互相投毒”的时代,吃到什么都不稀奇。
选择题:红薯粉丝中最不可能掺入的添加物是(可多选):
A:木薯粉
B:玉米粉
C:土豆粉
D:明矾、明胶
E:化学增稠剂、调味剂
F:色素染色剂
G:洗洁精、各种消泡剂
H:不洁溪沟水
此题无解!全是市售粉丝的正常添加物!!!!!
图片来自当时的媒体报道
露天的淀粉沉淀池,雨水脚泥落叶虫尘土飞虫混杂
老板说,上面的扒开,下面的都是好的,都是好的
这是过滤粉渣分离淀粉的滤网
细节,不堪入目,同样不可描述
上面像是化粪池?错,是某家生产红薯粉丝的淀粉沉淀池!
上面添加物本身是越来越坏,后果越来越严重的,也因此区分出了商家和商品的等级:良,一般,差,很差。而原本就该正常的纯红薯粉丝,竟一下子成了高档品,归口到农特产品超市,还礼盒装了!大多十几二十元左右一斤,达到了凡人不可触及的地步!(至今如此)
如果单纯添加A:木薯粉 B:玉米粉 C:土豆粉,本身问题不大,至多算是挂羊头卖狗肉,吃起来对人体也无什么大的毒副作用,只是从成本上说,他们原料的价格越来越低,粉丝的利润也越来越来大,但是,为了调理口感,添加其他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按照一般理解,羊头都挂出去了,要想让狗肉吃出膻味,至少也得加点羊肉膏吧。呵呵,或者泼羊尿也不一定,卖家需要的只是膻味,反正他又不吃,管你买家好歹?
越是竞争激烈的地方,商家越用低价讨好顾客,各种“纯”红薯粉丝居然能零售到3-4元一斤,听起来好比XX市的房价500块一个平方一样,既让人惊喜,又让人生疑,都知道这价格还不到砖头石子水泥钢筋的成本,那么这些建筑材料就肯定是有问题的!买这样的房子,其实是看准了去给自己选择一块集体公墓!唯一的安慰是,房倒屋塌的时候,二楼以上都有垫背的!呵呵,有些黑色恐怖,却能戳到痛处。
一味追求低价,追求性价比的结果,最后可能是只有低价,没有了性能,甚至要扼杀男人的性功能,这可能是所谓“男人(或女人),总要对自己下手狠一点”的另一种解释。
好了,还回到粉丝上来,如果你买的粉丝只是含有A:木薯粉 B:玉米粉 C:土豆粉,还是恭喜你,这些基本是无毒无害的,放心大胆吃吧,问题是,如果放少量A:木薯粉 B:玉米粉 C:土豆粉,成本仍然不会低到3-4元一斤,放多了,又加工不成粉丝,易断,易碎,也影响口感。怎么办,只能借助D:明矾、明胶了。
如果只有明胶,仍然为你高兴,因为大家都知道,明胶分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,无论哪一种都是来自动物革料,下脚料,只是加工工艺和卫生标准不同而已。相比雪山草地时,红军蜀黍直接煮吃皮鞋皮带,并无太过分之处。也许他的皮鞋踩过狗屎,皮带梢在提起裤子时碰到了大便,可人家毕竟洗洗煮熟吃了,活过来了,后来还成了将军,政治家,驻外大使。所以,吃工业明胶,只会因我们看过央视报道,对它的加工原料和加工过程太过触目惊心,进而感到恐怖和恶心而已,但终归它还是可以入口的东西。
如果仅仅只是这样,你就又错了,往往是求吃工业明胶而不得,因为工业明胶原料也不经济(大家一看粉丝晶莹透亮,带着一股拧劲,张口就说加了胶。错了,这都是没常识。老板都没那么傻的,卖黄铜给你撂两坨子金块压秤,可能吗),于是粉丝中又有了E:化学增稠剂/调味剂,E是一类物质,纯化学的,和食品无关,种类多,无法明述,只能说说其功能:增稠,确保粉丝成型耐煮,不糊汤不断条。所以,依靠耐煮判断粉丝真假的行家也要失手了,从原理上说,煮到“锅烂条不断”的粉丝,也能加工出来,多添加一些E而已。至于明矾请百度一下,作为传统食品添加物,早已有之,列禁是随我们的检测和医学理论提高而生,但相比每天呼吸PM2.5爆表的空气,过分指摘前人的养生之道,就有吹毛求痴或者避重就轻甚至故作矫情之嫌(但过量食用能致呆弄傻),此处不赘述。
关于F:化学染色剂,两句话来概括,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,用“一肚子墨水”形容他,而今换用“一肚子粉丝”也是一样的,粉丝的各种颜色,就是各种颜料色素染的,吃一肚子粉丝必然一肚子墨水!!(能用酱油给你着色的都是良心了)
G是为了在粉丝冷冻后解冻时候容易分开,就少一些断条和损失,别无二用。H就相比上面,不值一提。就略去不谈了。
“货卖一张皮”,南方人比较重视这种外表,甚至XX市人更为明显,这种浮夸肤浅的门面功夫,让原本想诚信经营的老板也跟风迎合,导致掺假使坏愈演愈烈,某市场老板直言,在XX市做生意多年,家族人被带出来十几个,都掌握了一条经营规律:东西别论质量好坏,只要价格低,卖相好,介绍时在一吹嘘,一唬,就成交。不像北方人耿直爽快,这边人刁、精、奸,得哄着,骗着。
红薯加工成粉丝的过程:选薯--清洗---粉碎---挤粉过滤---曝晒(粉面)---打浆和面---漏丝---散热冷却---散条晒丝。
红薯淀粉就是红薯块里的白浆过滤沉淀晒干后的东西,几斤红薯才出一斤粉面,一斤粉面又只能加工八两左右粉丝,工序多且产能递减,所以,参照红薯价格(还不计人工等各种费用)就知道纯红薯粉丝的价格了,低价可以欺骗钱包,欺骗良心,但是欺骗不了你的胃,回到开头的一句话,最终会积少成多,病从口入!
最后说一下,上面的图片拍自一家以自称生产纯粉丝扬名的企业。当地口碑也确实不错,百姓都说他家的粉丝口感质量和纯度都比较正宗。他家的粉丝最后是这样的,看起来也不赖。但是……后厨或者服务员报复汤里给你吐口水你看得出来尝得出来吗?不知道无所谓,但眼见或者知道了,多恶心呐。
没有专用包装,都是废物利用甚至废品站回收
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,放到菜市场绝对属于中上等级(其它的你就想想吧)
我们姑且先认定他们的生产设备简陋,卫生不达标而已,但那些在当地口碑不好或者不扬名的企业,又情何以堪?而且不是一两家,这可是全国也算小有名气的三粉(粉面粉丝粉皮)加工基地啊(皖北某县),产品辐射周边甚至批发走向全国。
这只是冰山一角,我不是重口味患者,就不再发图恶心大家了。最后大家看一下我的图片细节,以证明亲历和原创。
到了旺季,收储红薯达到百万斤,堆满厂房大院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